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雷锋精神 永不过时】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3-05 13:47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雷锋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迅速掀起了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3月5日这一天也被确定为“学习雷锋纪念日”。您现在听到的是1961年1月5日,雷锋在辽宁省实验中学做报告时的录音,他在给同学们讲他是怎么花自己的津贴的。

  雷锋:"部队发给我的津贴费,我除了理发以外,还有就是买一些毛主席著作,买一些青年修养和关于党的知识的书,其他的钱我都存起来。从工厂到部队,整整两年共节约了200块钱。"






  2022年3月5日,是第59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弘扬志愿精神,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经济与管理学院号召师生入党积极分子、团学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志愿者队伍,向雷锋同志学习,践行奉献精神,着眼于平凡,在志愿服务中传递文明、传递爱心,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赋予新的荣光!



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刘正好在志愿活动前为同学们介绍了雷锋同志的个人经历及模范精神。


学雷锋纪念日是怎么开始的呢?


  这是1963年3月5日的《人民日报》,头版醒目处,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七个大字:“向雷锋同志学习”。后来这一天被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雷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1940年,他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现在的长沙市望城区,一个贫苦人家,1960年参军,同年11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雷锋爱岗敬业、克己奉公、助人为乐。在他工作的汽车连,雷锋想方设法,解决了汽车油耗问题;在生活中,雷锋勤俭节约,将省下来的钱捐给受灾群众;他要求自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很快成为人们眼里“好人好事”的代名词。


雷锋同志画像

  

  在学校,雷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校外辅导员;在作报告的路上,“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用一点一滴的小事,汇聚成一个共产党员的楷模、优秀人民子弟兵的代表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缩影。



  不幸的是,1962年8月,雷锋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因公殉职,年仅22岁,他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在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先后为雷锋题词,全国上下掀起了经久不衰的学习雷锋热潮。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



  2020年的新冠疫情,2021年的河南水灾,更是有无数“雷锋”,默默的付出,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只因为祖国需要我,病人需要我,孩子们需要我,他们是人民解放军,是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我们敬爱的老师。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雷锋的力量,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是时代赋予我们雷锋人的责任,更是使命!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学习雷锋精神,传递时代薪火!以我之微光,耀国之荣光!



编辑|李倩    审核|刘正好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09 11:14:05